原著改編
《沙丘》原作,這一套由弗蘭克·赫伯特創作于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六部曲恢弘史詩,有評論稱其在科幻小說史的價值,就相當于《魔戒》在奇幻小說中一代宗師的地位。《沙丘》系列電影的改編大致都在基于原著,目前兩部電影還沒有把六部曲的第一本拍完。[1][1]契妮是《沙丘2》對比原著改編幅度非常大的角色。在小說中,她是對保羅唯命是從、默默守護的妻子,很快生下一個孩子,卻不幸夭折。而在電影里,她是堅強、獨立、自由女性力量的化身,沒有被權力和極端狂熱的信仰沖昏頭腦。《沙丘》第一部以契妮的旁白為開場,《沙丘2》通過契妮的視角去觀察保羅的迷失,最后一個鏡頭也回到了契妮身上。如編劇喬·斯派茨所說,“契妮代表著弗雷曼人的自由——既是反抗殖民統治的自由,也是反抗預言的自由。”[2][2]
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盛贊影片改編,他說:“大多數改編都是一個壓縮和簡化的過程。我看完這兩部電影,尤其是第二部電影后,感覺這是一次更深入的探索,深入探究其中的復雜性,擁抱這些復雜性,以及超越書中的世界構建。”[3][3]
宏大場景
《沙丘2》比《沙丘》第一部的場景規模更加復雜、宏大,據藝術指導帕特里斯·維梅特介紹,布景相比前作增加了40%。并且沒有使用第一部出現的布景,而是全部在沙漠中重新進行設計。片中帕迪沙皇皇帝的御花園取景于布里昂家族墓園,這是意大利建筑大師卡洛·斯卡帕的集大成杰作,是一座充滿詩意、為死者建造的花園。在墓園里拍攝皇帝的戲份,或許就預示了他將退位的失敗命運。布里昂家族從來不讓劇組拍攝,甚至拒絕了《星球大戰》的請求,但這次為《沙丘2》破了例。
反派人物菲德-羅薩·哈克南的出場和競技場角斗的段落采用非常獨特的黑白影像風格。這段陰森詭異的黑白畫面,凸顯了哈克南家族恐怖的極權統治氛圍。半透明的皮膚和深邃的眼睛,也更加突出菲德的兇狠病態形象,令人毛骨悚然。維倫紐瓦和攝影指導格雷格·弗萊瑟對哈克南的桀迪主星的光源設計有很多討論,他們決定用改造后的紅外攝像機來拍攝,創造出一種非常超現實風格的黑白效果。在黑暗的桀迪主星上,光不以我們所能感知的方式存在。鏡頭前加了可見光切割濾鏡,又從攝像機中取出了紅外線切割濾鏡,因此攝像機看到的都是紅外線。維倫紐瓦說,哈克南星球的法西斯主義和極權主義的環境讓他們有機會創造出這種視覺影像,他形容這一段“就像老舊的二戰法西斯電影?!?span id="ujg1mk3" class="reference-mod">[2][2]
保羅騎沙蟲則是全片拍攝制作最復雜的場景。提莫西·查拉梅在受訪中深深記得這是“第62場戲,沙蟲的段落,拍攝歷時三個月?!痹谔剌嬛?,主創也分享了關于這場戲的幕后拍攝故事。制片人坦妮婭·拉蓬特透露,在拍攝期間,維倫紐瓦第一次跟創作團隊開會,就是為了拍“騎沙蟲”,維倫紐瓦希望人們離開電影院時還能記住這一幕。為此,團隊根據弗蘭克·赫伯特在書里的描述,進行了很多研究和設計。值得一提的是,關于網友們好奇的“如何從沙蟲上下來?”的問題,主創們表示會在下一部電影里呈現。[5][5]
電影配樂
漢斯·季默曾憑借《沙丘》第一部獲得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此次回歸《沙丘2》,繼續攜手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共同打造沙丘傳奇篇章,讓影迷倍感興奮。音樂特輯中,漢斯·季默坦言“我從未離開過沙丘世界”,并表示“丹尼斯認為我的構想非常瘋狂,影片完成之后,我甚至都還在寫配樂。”《沙丘2》中漢斯·季默創作了多段主題旋律,其中,保羅(提莫西·查拉梅 飾)與契妮(贊達亞 飾)愛情主題的旋律動聽浪漫。維倫紐瓦導演表示“我希望能通過一段愛情主題,讓所有觀眾都能牢牢記住契妮,我想要一段傷感,但又是最動人心弦的主題旋律?!睗h斯·季默希望能從音樂聽見更多故事,同時他分享“在我看來,影片里的感情線是非傳統的,但它永遠是《沙丘2》故事的母題,契妮向保羅展示了,如何去愛這顆表面荒蕪的星球,我先寫了契妮主題的初版,然后讓它們延展,‘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落入保羅的心,最終散遍整個沙丘星球。”[6][6]
科幻巨制《沙丘2》卷“土”重來,上映后各平臺開分遠高于第一部。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獨具匠心的“沙丘美學”,在觀眾心中揚起了新一輪震撼視聽的“沙塵”。隨著主人公保羅·厄崔迪一路開掛逆襲的“主線任務”受到...
科幻史詩續作《沙丘2》承接第一部劇情,講述年輕公爵保羅·厄崔迪遭遇家族覆滅后,被迫踏足沙丘深處繼續冒險的故事。本片在海外收獲眾多好評,這次在國內上映能否避免第一部“水土不服”的遭遇?面對來勢洶洶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