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歸英雄傳》中,賽夫和麥麗絲這對影壇著名夫妻檔再現了蒙古土爾扈特部離開俄國東歸的壯舉,塑造了以“千戶長”、“德力克”等人為代表的,忠誠、堅毅的蒙古人的形象,以悲壯沉重的基調將民族史詩成功的搬上銀幕。 壯美的自然外景和驚險的打斗場面共同構建出這部充滿了陽剛之氣的銀幕奇觀。在峽谷、草原和荒漠中,肩負有向渥巴錫獻上東歸圖重任的“千戶長”一行人,被幾倍于己的哥薩克追趕,上演了一場殊死搏殺,最終以慘重代價消滅了敵人。 騎兵對戰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看點,導演將打斗場景演義化,用特寫等方式營造了緊張的氣氛,一些臆想中的兵器的使用迎合了當時觀眾的觀影需求。在片尾部分,著名武術指導于承惠親自上陣,一招一式展現出極高的武術素養。圍繞著東歸圖,誘惑和陰謀也逐漸顯露出來,茨岡女人的盜取和桑格爾的反叛為“千戶長”最終獻上后背上紋出的地圖做了鋪墊。 從整體來看,《東歸英雄傳》避免了全景描繪東歸的場面,以悲壯的“獻東歸圖”為切入點,加入了神秘色彩和傳奇性,彌補了相關題材銀幕影像的不足。
影片是著名蒙古族導演賽夫和麥麗絲的又一部攜手之作。該片具有史詩般的氣質,場面宏大,情節感人淚下,將蒙古四部之一土爾扈特部的勇士在人類歷史上進行的最后一次偉大遷徙的歷史再現于銀幕,引發觀眾對那段歷史的回味與幽思。
塞夫、麥麗絲作為蒙古族導演,從創作之始,就將拍一部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馬上動作片,塑造土爾扈特人的英雄群象作為意圖。他們在創作劇本時,試圖創造出肅殺的氛圍和人物性格上的沉郁感,即使是作為調劑氣氛而設計的茨岡女人妮妮娜和她的“猴子”身上,編劇也盡量避免許多武打片中類似角色身上的輕浮的插科打諢,通過對馬背民族心理特征的把握,如不斷重復的對民族先靈的膜拜,對土地與河流的圖騰式崇敬,渲染蒼涼沉重的史詩色彩,此外,還設計了悲劇色彩比較濃厚的故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