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是“第四代”導演鄭洞天的杰出作品,影片以“十年動亂”結束三年后建工學院居住在筒子樓中的六戶人家作為切入點,揭露了當時社會上的一些弊端,贊頌了以“劉力行”為代表的老革命甘于奉獻,在百廢待興的特殊歷史時期盡力發揮余熱的故事。影片的現實主義表達力圖還原生活本來面目,極富生活氣息,引起中國觀眾對住房問題和生存狀態改變的共鳴,榮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影片故事劇情圍繞“分房”展開,描繪的人物,可以用“守規矩”和“違反規則”兩類進行區分,按資排輩等待分房的筒子樓居民屬于“守規矩”的一類,而市委陸部長的侄子陸小兵和學校房管科的吳科長則屬于“違反規則”的,主要的戲劇沖突也正是來自對不合理現象的對抗。原本奉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前黨委書記劉力行在受到大家需要“有人領著干”的感召下,決定發揮余熱,不顧年邁和病體積極為改善住房奔走,演員馮漢元也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作為一部群像戲,導演對幾位“鄰居”的選擇頗具代表性,從學院黨委書記、校醫、助教到工人,涵蓋了學校幾乎全部教職工群體,每一個家庭還背負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這些人物背景在電影開始的時候通過畫外音的形式介紹,隨著故事發展,不同人物間的對話則透露出了更多的細節。為了符合角色的性格特點和社會地位,劇組主創在設計每位居民的屋內陳設時也動了一番腦筋,體現出即時性的特點成功復原出筒子樓里的生活。
《鄰居》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作品,片中提及到的社會現象至今仍有警示意義,豐富的內涵和對社會的關切使其成為鄭洞天作品譜系中的代表。(編輯:劉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