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2001太空漫游》
如果稍稍回憶一下,那么會發現像是《地球停轉之日》、《銀翼殺手》和《2001太空漫游》這樣的科幻電影不屑于玩概念和特技、不熱衷于展示電影技巧和建模水平,而是專注于展示在現代文明的熏染下人和機器的關系的異化。最出色、最經典的科幻電影就是這樣,人和機器的共存、人性和程序共存,甚至是血肉和機械的共存。
導演鄧肯·瓊斯拍攝的《月球》如果早出現20年,那么一定會風靡世界,因為那個時候這樣的科幻電影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但是它錯誤地出生在21世紀。對此,瓊斯說:“對于我而言,影片沒有什么生不逢時的說法,我始終覺得只要能把電影拍出來就完成了任務,至于什么時間拍出來,則是我決定的事。選擇在了2009年發行這部電影,是因為這個時候一切都成熟了——資金上的、劇本上的、演員上的、甚至是特級工作人員上的條件都非常成熟”。
其實,從2006年起,鄧肯·瓊斯就在準備《月球》的拍攝了,那時候他正在為電視臺拍攝一套名為《Fashion vs. Style》的短片。他希望能借《月球》的上映讓自己躋身導演的行列。他說:“我在念書的時候就對科幻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后來還專門寫了一個有關于此的小論文。我在大學里看了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驚為天人。我非常為那部電影著迷,后來我便暗暗打定主意,要拍攝一部類似的電影——主題上一樣是探討現代的工業文明對人性的異化,以及工具是如何慢慢變成人類的主導的。當然,我的這部電影不可能有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那么宏大和磅礴,我只是拍攝一部小成本的科幻片而已”。
小成本影片的困窘
在動輒上億美元才能拍攝出一部差強人意的科幻片的今天,拍攝一部小成本科幻片無異于自殺式行為。因為小成本意味著導演要舍棄幾乎所有的特效鏡頭,意味著小場景和小場面,而這些都是與高票房背道而馳的元素。那么導演鄧肯·瓊斯會怎么做呢?
“我們只能節省點開支了”,鄧肯·瓊斯說:“要省錢,只有開源和節流兩個做法。沒辦法開源,沒有人愿意給我們投資,那我們只有節流了。不過好在我拍電影的時候發生了北美的編劇大罷工,而我就是影片的編劇,所以我的電影沒有收到任何影響。不僅沒有影響,我甚至還因禍得福。正是因為編劇的罷工,我所在的Shepperton制片廠的攝影棚里好幾部電影停拍,一大堆特效師和電腦特技人員沒有事情干,所以我檢了個漏,招募到了一批業內的頂尖人士,來到我的劇組里,把影片拍攝了出來。最重要的是,在業內那么蕭條的情況下,他們開除出的價格非常便宜,我也就順水推舟地把影片拍完了”。
在2009年的圣丹斯電影節上,《月球》一經放映就獲得了很多影迷和影評人的稱贊。很多人甚至認為這是一部大投資高成本的科幻片,因為全片在氛圍處理和特效制作上非常的精良。甚至有影評人開玩笑說:“鄧肯·瓊斯把10美元用出了10萬美元的效果,奧巴馬應該讓他去做美國的財政部部長,讓他帶領全世界人民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讓鄧肯·瓊斯當個導演太屈才了”。
人和機器
整個影片幾乎就是山姆·洛克威爾扮演的采礦工人的獨角戲。從頭到尾都是他一個人采礦、勞作甚至是發現驚天的秘密。陪伴他的就是一臺名叫戈蒂的機器人,這種劇情的設置和庫布里克的經典名作《2001太空漫游》的后半部極為類似。鄧肯·瓊斯說:“庫布里克算得上是大師中的大師,因為我找不出更好的表達現代科技帶給人疏離感的方法了,只有讓一個人和一臺機器獨處才能更徹底的反應出這個人心靈的孤獨。這種劇情的設置在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里就出現過了,我現在不過是按圖索驥而已”。
在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里,機器人哈爾說話的聲音緩慢而富有磁性,幾乎成為了影片的另外一個代名詞。為了達到和經典影片一樣的音響效果,鄧肯·瓊斯幾經周折找來了已經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戲劇舞臺上的凱文·斯派西,而后者也一口就答應下來為影片里的機器人戈蒂配音。鄧肯·瓊斯說:“能找來凱文·斯派西給影片配音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別小看了小成本影片,這里面有兩個影帝。一個是扮演礦工的山姆·洛克威爾,他當年可是柏林電影節的影帝”。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