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電影《小小的我》上映7天,收獲超4億元票房,首周末票房成績遠超同期IP續作《誤殺3》,豆瓣開分7.4,隨著口碑發酵,對于影片本體的探討也逐漸增多。
一部分觀眾贊譽不斷,評價是2024年度十佳影片之一;但部分觀眾也認為電影過于沉悶,面對兩種不同聲音,《小小的我》如何為自己正名?
本期《今日影評》邀請到了影評人譚飛,一起來聊一聊正在上映的電影《小小的我》。
戲大于人,電影主題成功被放大
易烊千璽在《小小的我》中的表演,觀眾普遍都認為表現非常好,對此譚飛認為易烊千璽的表演并沒有搶戲,也沒有壓過電影本體。
因為電影《小小的我》就是靠著易烊千璽飾演的劉春和的人生情節在推進,那么他的表演肯定是個基礎,而且一定要演的好。
上映后,觀眾們的目光其實更多地聚焦在了腦癱患者這個群體上,他們所有的生活細節、喜怒哀樂,給觀眾的信息量是很新很足的,不僅僅只是獵奇的感受。
電影的前十分鐘,放大看一個腦癱青年的日常可能會讓人覺得不習慣,但是十分鐘后就忘了肢體帶來沖擊,會開始關注到劉春和的生活。他考上大學了嗎?還讀補習班嗎?能談戀愛嗎?這就是觀影過程中的一個變化。
三個女性角色在感情與親情中的突破
影片圍繞著劉春河有著三個關鍵女性角色,外婆陳素群、媽媽陳露和雅雅,這三個女性角色也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和討論。
對于周雨彤飾演的雅雅,跟劉春和之間有感情線,很多觀眾認為雅雅這個角色沒有存在的必要。
相反,譚飛認為可能觀眾們較少看到特殊群體的愛情,所以他們直接替劉春河否定了雅雅這個對象,事實上戲中劉春和跟雅雅的互動充滿了正常青年男女之間愛的表達,這也是劉春和真實生理和心理的呈現。
通過感情線的呈現,電影給了特殊群體一個平視的機會,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不匹配的愛情很難成正果,雅雅可能對劉春和有好感,但這個好感可能更多是好奇和同情,這才是更接近的社會真相。
所以電影里很多情節并沒有故意去美化,而是把他們的真實處境反映出來了。
對于林曉杰飾演的外婆和蔣勤勤飾演的媽媽這兩位女性,有很多觀眾評價說“殘忍和現實”。
對此譚飛表示電影雖然是劉春河的故事,卻講了很多關于他外婆和母親的事,就是因為外婆塑造了母親,母親塑造了劉春河。
以往影視作品中涉及到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一般都是父慈母愛,但在《小小的我》里面是不一樣的,母親的“自私”在明面上就可以看得到,她對劉春和特別苛刻,最后還生了一個妹妹,對劉春和而言是最致命的一個沖擊。
外婆相對母親來說更溫柔,實際上外婆是在彌補對自己女兒的虧欠,以至于她把這份彌補放在了自己的外孫身上。
電影里面充滿了對人性的剖析,外婆和母親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形象,但是這樣的“母親”舉目皆是,所以“不完美的母親”形象也是這部現實題材的一種突破。
真實的人文表達,真正地關注弱勢群體
在《小小的我》的影評中有一些關鍵詞提及率較高就是“劇情一般”,觀眾評價說電影過于沉悶了。
譚飛表示這部電影的特點就是在于“靜水流深,娓娓道來”,影片并非依靠復雜的劇情來吸引眼球,而是以一種平鋪直敘的方式聚焦于殘障人士如何在困境中積極尋找希望。
電影可以拍成劉春和加入的老年合唱團,參加競賽的熱血勵志片;也可以是拍成劉春和與雅雅之間的青春愛情片,但會發現如果影片按類型化方式去處理,反而落俗了。
缺少篇幅反映劉春和腦癱生活的現狀,減少每天怎么去刷牙洗碗、怎么跟人交流、怎么去找工作這樣的細節,對這個特殊群體的現狀傳播是不利的。
同時,影片在關注弱勢群體這個角度上也會陷入到一些爭議當中,被指責利用這樣的特殊題材去消費弱勢群體。
譚飛認為“電影消費弱勢群體,這是個偽命題”,像腦癱群體他們正是需要多一點信息、篇幅、畫面和作品去展現他們,才能讓社會大眾更多地認識他們。
并且《小小的我》跳出了苦情敘事,展現的是劉春和對愛和夢想的追求,這樣的堅強和尊重,絕不是別人賜予的,而是他們自己本身就有的。
比如電影中有一幕,劉春和在公交車上摔倒了,司機不僅沒道歉反而還責怪他,于是劉春和給公交集團的領導寫了信,最后公交集團給他道歉。作為一個健全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覺得這樣對殘疾人已經挺好了,但是電影通過劉春和的口告訴了健全人“我沒這么想”。
能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處境,這才是這部電影很大的意義。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