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渤飾“排球教練” VS 彭昱暢飾“少年排球教練” |
![]() |
黃渤飾“黃大寶” VS 彭昱暢飾“少年黃大寶” |
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奪冠》《我和我的家鄉(xiāng)》中連續(xù)兩次出演同一角色,讓彭昱暢在這個國慶檔意外成了黃渤“專業(yè)戶”。
事實上,他的新片比后者還要多一部——繼青年排球教練、鄉(xiāng)村手工達人之后,彭昱暢又在《一點就到家》中化身創(chuàng)業(yè)新星彭秀兵,這三個橫跨時空、設定迥異的人物,也幫助他在同一檔期里實現(xiàn)了難得的“一鍵三連”。
三部作品一起上映,在彭昱暢看來是三倍的“好運氣”,但也同樣三倍放大了自己的焦慮。這種緊張比以往有電影上映時更甚,宣發(fā)沖刺階段,連他的微博也不得不有了精確的每日宣傳排期。
所謂焦慮,倒不是彭昱暢當真要在票房上爭出個高下,只是每部片子都承載了太多人的付出,而終于等來上映這一天,他希望自己的好運氣都變成作品的好成績,讓所有人的努力都能被觀眾看到。
01
得知《奪冠》宣布重新定檔,彭昱暢特別激動。還記得春節(jié)檔前的路演階段,他也對作品抱著這樣的態(tài)度:不停追問每個來采訪的人是否已經(jīng)看過電影,看完覺得作品好不好看。
進組第一天,彭昱暢和出演青年中國女排的年輕姑娘們一樣,把自己放回到“新人”的位置上。一個半月的前期籌備,他和“隊員”一起生活、一起訓練。電影里的“漳州基地”,成了他眼中的真實世界。
“剛開始看劇本我其實(對當年)沒有概念。直到我走進訓練基地的時候,那些樹、布景、道具,把我?guī)脒M去了。我就是天天在這里吃飯、生活,陪大家練發(fā)球接球,這個關系建立起來,(真正拍攝時)大家就非常相信我們是在做一件真的事情,會有很多真情實感的表達。”
彭昱暢說,導演曾經(jīng)告訴他們“真摯的感情是其他東西都比不了的”,“當我自然地‘活’在那個時候,你們看了也會相信。”
《我和我的家鄉(xiāng)》上映時,彭昱暢已經(jīng)被很多人評價是“越來越像黃渤”,連他自己也隨口就能模仿兩句“油耐福哦(UFO)”和“我去補下妝兒”。而剛開始拍攝《奪冠》的那段時間,彭昱暢對于這次合作還充滿壓力和擔心,生怕自己的演技“拖了后腿”。
兩人在電影中一起完成了“冠軍教練”從青年時期歷經(jīng)挫折與歷練,慢慢走向成熟的過程,而這樣的成長經(jīng)歷對于彭昱暢也不算陌生——
藝考前,他曾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一起租房漂在北京;畢業(yè)之初,默默無聞的大學生還遇不到如今這樣多的好機會;第一次接演男一號,內(nèi)心還沒能飄飄然多久,就在現(xiàn)場被痛批“戲不行”……
至今,彭昱暢的身邊還有很多仍在等待機遇的朋友,這也讓他感恩自己這條路已經(jīng)走得足夠好運。越來越多拿得出手的作品,使彭昱暢逐漸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他開始期待在不同的劇本中追逐更高的目標,“壓力促使人成長,我相信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愿意選擇不同的劇本,嘗試更多的角色才不會被固化。”
02
上文中的那次采訪尾聲,彭昱暢曾表示期待演一部“不一樣的青春片”,這讓《一點就到家》和他的相遇多少有了些“緣,妙不可言”的意味。更何況,他還是導演許宏宇接到這個項目后第一個確定下來的演員人選。
開機前,彭昱暢已經(jīng)幾個月沒有站在鏡頭前。然而沒有太多時間用來緊張,他就很快投入到高強度的拍攝中。也是因為拍攝節(jié)奏快,彭昱暢笑說《一點就到家》劇組每天都像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一樣,現(xiàn)場開會、隨時調整方向、推出新的計劃。
電影如今呈現(xiàn)出的不少細節(jié)就是主創(chuàng)們在片場隨機“玩出來的”。彭昱暢在當中發(fā)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比如那箱“一點就到家,‘死’也得送到墳頭上”的快遞,創(chuàng)業(yè)三人組“咖啡咖啡我是普洱”的山坡互動,以及那首被導演選中作為插曲的《我不想改變世界 我只想不被世界改變》。
高速工作的同時,彭昱暢倒也在“遠山樹林”間過上了一段難得的“慢生活”。
雖然每天要走山路去不同地方拍攝,但因為從來不會堵車,再遠的景半個小時也能開到;除了蟬鳴鳥叫,這里的夜晚還能聽到青蛙的聲音,彭昱暢爆料,由于這個原因,劉昊然“進村”第一天還像魏晉北一樣失眠了。
和當?shù)卮迕竦?ldquo;合作”也令他印象深刻,因為村里沒人拍過電影,村民們很多下意識的真實表達,都給了作為對手戲演員的彭昱暢很多不一樣的靈感。
待到《一點就到家》云南部分殺青,轉場回到上海拍攝的時候,已經(jīng)習慣了當?shù)貝芤狻⑻嵣畹呐黻艜常俾牭匠鞘兄衅牙鹊穆曧懀吹褂辛艘环N不真切的感覺。
“我們仨有句詞是是把貨送出去,把人帶回來。拍到后面我才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通過這個故事,把人與人之間、人和家鄉(xiāng)之間的情感傳遞了出來。”
03
而《一點就到家》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這一路,最觸動彭昱暢的還要算是彭秀兵追夢時的篤定。
不同于這個堅定理想整整10年的快遞小哥,他本人演員之路的起點更像是一場“陰差陽錯”。
初來乍到的日子,彭昱暢曾經(jīng)用“不配”和“害怕”來形容自己做演員的感覺,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甚至對表演有些缺少自信,拍戲時總想著多拍一條、再多拍一條,“好像成了一種‘職業(yè)病’。”
直到今天,彭昱暢仍然沒有覺得自己已經(jīng)勝任演員的工作。只是當表演于自己逐漸從一個愛好,變成了一份職業(yè),這一刻,他終于也有了“篤定”去追尋成功的勇氣。
同樣是在這個國慶檔前后,彭昱暢主演的網(wǎng)劇《風犬少年的天空》于線上熱播。老狗(彭昱暢飾)悼念父親的片段還被劇迷刷上熱搜,5秒落淚,有隱忍、有爆發(fā)的情緒表達,既實現(xiàn)了角色在劇中的高光時刻,也讓更多觀眾看到了喜感“彭彭”之外,屬于演員彭昱暢的無限可能。
彭昱暢說,如今的自己面對表演仍會“害怕”,但這種怕不是“怕做錯”,而是對表演、對角色的“敬畏感”使然。如今的他,就是彭秀兵——做不了的事情、不看好的事情,硬著頭皮也一定去做。
“試過了我才知道,試錯了也是我的經(jīng)歷。我不會再因為一次演砸了就放棄。相反,知恥而后勇,讓失敗成為我的反面教材,下一次才會更好。”
就像彭昱暢放給導演許宏宇的歌中唱的那樣:我不管明天,夢想多遙遠,未來在哪邊,我只要不遺憾的今天。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