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端午節、兒童節雙節同慶,國內外動畫佳作攜手來襲,讓檔期格外火熱。在這之中不僅有經典IP《哆啦A夢》《潛水總動員》系列最新篇,真人版《星際寶貝史迪奇》,還有一部原創國產動畫電影同樣值得關注。
《時間之子》由青年導演于奧、周鐵男編劇并執導,故事圍繞冷面殺手十七與陽光少女千曉展開。因神秘圣物時輪,二人命運交織,在繁華卻失序的大都會中開啟了一段時間之旅。
憑借獨特的海派復古摩登畫風、奇幻的時間設定和真摯的情感表達,《時間之子》在點映、預售階段便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預售票房超過1000萬,位列端午檔國產片預售第一,點映評分9.6分。
影片的配音陣容也十分耀眼。王俊凱首次為動畫電影獻聲,以干凈聲線和少年氣質詮釋出十七的反差魅力;知名配音演員劉校妤也用明快、飽滿的聲音將千曉的形象生動展現。此外,周深、黃渤、賈冰、馬東、金靖、閆佩倫、張小婉等眾多演員的加盟,也為故事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
在做客1905電影網《對話》欄目時,導演于奧和周鐵男分享了影片的創作初衷,故事靈感源于他們生活中與摯愛的一次離別,希望借由這個故事,回應人心中掌控時間、重來一次的渴望,也讓所有未說出口的“再見”,成為跨越時空的“再遇見”。
談及創作過程,導演們直言也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冒險,最終整個團隊憑借對原創動畫的熱愛與執著,用5年時間完成了超2000個鏡頭,孕育出了屬于自己的“時間之子”。
談配音
他們為角色增添了溫度
《時間之子》中,演員王俊凱首次為動畫電影獻聲,詮釋面冷心熱的殺手十七。初次合作,王俊凱對工作的認真和對完美的追求,給兩位導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錄音棚里說最多‘再來一遍’的人不是我,而是小凱”于奧說,“有時候我都覺得是不是太累了,太枯燥了,但他會說沒關系,我們再來!”
為了最佳配音效果,王俊凱提前進行配音課程學習,對角色的說話語氣、節奏與重音都認真研究標注,也會跟導演共同揣摩、討論角色的心理和情感狀態。
“一開始看到他在搜索‘如何成為殺手音’,那時我們也有刻板印象,認為殺手一定是冷酷無情的 ”于奧直言,是王俊凱的聲音表演為人物增添了豐富度和少年感,“自從他配音以后,我們也慢慢地想明白,十七不僅是殺手也是一個少年,也有內心的憂慮和恐懼,甚至有羞澀和溫柔的部分,很感謝小凱愿意把這樣的一面留在《時間之子》里。”
不僅是王俊凱,歌手周深也完成了從OST專業戶到配音演員的全新體驗,為片中在大都會追逐電影夢的導演阿木配音。
于奧回憶,周深一開始說自己是I人(性格內向),但三句話不到就“打開”了自己,“從坐著變成站著,然后就開始跑了,連演帶說帶跳,完全投入了進去。”
在情感上,周深也與阿木產生了很深的共鳴,“他是非常細膩敏感的人,很能理解他人的心境,這是作為演員非常寶貴的特質。他和阿木一樣是底色非常善良的人,當配到和十七、千曉分別的那句臺詞:‘別忘了給我寫信’,喊完瞬間就哭了出來,那一刻是他真實的情感流露。”
在尋找配音演員的過程中,曾在喜劇節目中結下深厚情誼的“喜人”們,面對于奧和周鐵男的邀約,都義不容辭地給出家人般的支持,讓兩位導演非常感動,“他們是支持我們,也是支持原創國產動畫。”
尤其是于奧的好閨蜜金靖,產后復出第一份工作,就是走進錄音棚支持《時間之子》,她一人分飾三角,金媽媽、漁村老婆婆和服裝店老板娘,每一個都惟妙惟肖,還有很多即興臺詞,經驗很豐富的配音指導都對她贊不絕口。
談創作
“原創不易,但總要有人去做”
《時間之子》的創作靈感,源于兩位導演與摯愛的一次離別——那種不曾告別就永遠失去的遺憾,成為他們創作的起點。他們希望借由這個故事,回應人心中掌控時間、重來一次的渴望。
“當你發現離別是人生當中貫穿始終的課題時,就很想找到一種力量去對抗面對生離死別時的遺憾和恐懼,就起心動念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周鐵男說,“很多人都會被離別的傷痛困住走不出來,當時的我們被一些力量治愈了,也想把這份力量傳遞給更多需要它的朋友。”
在于奧看來,女主角千曉是敢愛敢恨、熱烈純粹的,“敢愛的人永遠是更勇敢的那一個。”在與十七的相處中,千曉更像一個引導者,是她讓十七漸漸打開自己,學會相信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相信簡單的信任與愛。“
至于男主角十七,導演們透露,他從小便被佐先生培養為殺手,對忠誠和約定有著刻板的認知,執行任務果斷冷酷,但內心卻向往自由,期待有一天能褪去殺手身份,回歸正常生活。
這種矛盾的心理,讓他潛意識里害怕不完美和無序,進而產生了強迫癥,“比如頻繁擦手、追求對稱等,這些細節都是他內心狀態的外化。”
戲里,主角們最大的“敵人”是時間,戲外,回顧五年的創作歷程,兩位導演也感嘆這同樣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冒險,他們與臺前幕后的創作者們共同經歷了屬于他們的時間之旅。
影片中象征時間流逝的金沙群島場景,僅金沙元素便堆砌40-50層,每一幀渲染都需要耗費數小時,無疑是挑戰最高的環節之一。
為了實現主創們用 “沙漏意象” 隱喻情感重量的構想,每顆粒子的流動軌跡都經過數次調試,“渲染的時候,機房里的機器持續運轉,大冬天屋里都能達到36度。”
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同樣體現在了對角色動態的雕琢中,團隊堅持以純手K動畫呈現理想藝術風格。比如阿木的卡通化多POSE切換是逐幀完成的,制作量達常規流程的2-3倍,如此繁復的雕琢細節只為降低真人細碎的動態痕跡,讓角色更具動畫語言的獨特張力。
作為動畫人,兩位導演深知“原創不易”,但“再難也要有人嘗試去做”,這份堅守也感染著全劇組1000多個幕后工作人員,最終共同創造了全片2000多個鏡頭的動畫光影世界。
“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時間之子的另一重涵義,它是一群人用時間孕育出的‘孩子’”周鐵男說,“希望觀眾不帶預期地將自己交給我們的電影,相信它一定會給你回饋。”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