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科影共生,光映未來。7月4日,2025第二屆中國(重慶)科技電影周電影金數字榮譽推薦盛典暨電影科技創新論壇在重慶永川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永川區攜手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宣布全網正式啟動“重慶科技影視數字資產平臺”。第二屆電影金數字榮譽也正式揭曉,電影《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解密》《只此青綠》等獲表彰。
![]() |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龔波 |
同時,知名導演、制片、數字制作專家等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對技術創新前沿內容展開主題演講,以人工智能賦能電影制作為主題進行圓桌討論,共同探討電影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助推電影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躍遷,助力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 |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 |
當晚,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重慶市電影局局長管洪出席活動現場,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龔波,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中共重慶市永川區委書記關衷效出席并致辭。
![]() |
中共重慶市永川區委書記關衷效 |
重慶科技影視數字資產平臺正式啟用
第二屆電影金數字榮譽揭曉三大榮譽
2024年,重慶永川聯合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西部電影科技創新中心共同成立“重慶科技影視數字資產平臺”,開啟了電影工業與數字科技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在重慶科技影視數字資產平臺建設成果發布儀式上,“重慶科技影視數字資產平臺”宣布全網正式啟動,同時成功上傳了第一份數字資產文件。
目前“重慶科技影視數字資產平臺”作為西部節點,正在為國家電影數字資產平臺建設提供先行先試范例。未來平臺將著力打通影視數字資產復用堵點,推動數字經濟與重慶電影產業深度融合,助力構建我國電影數字產業新生態。
電影金數字榮譽,是聚焦推動電影科技自主研發、創新應用的權威榮譽。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數字制作工作委員會會長江海洋表示,本屆反響熱烈,涵蓋虛擬拍攝、影院系統、云端平臺、設備器材等眾多產業關鍵領域。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賈樟柯表示,今年有數以百計的電影技術公司、科研單位提報了許多優秀項目,科技的自主性對邁向“電影強國”至關重要。
第二屆電影金數字榮譽推薦委員會由宋智勤、江海洋、丁文華、劉達、賈樟柯、穆德遠、霍廷霄、周新霞、王紅衛、陳軍、季向陽、靳宇等行業代表組成,伴隨推薦委員的集體登場,本屆金數字榮譽推薦標志也閃耀亮相。
最終,愛奇藝虛擬制作系統、豹款影視制作車、中影CINITY LED影院放映系統及配套母版制作工藝等10個項目獲得“年度杰出自主研發技術”。達瓦數字內容全棧式AI平臺、AIGC短片《志怪》、《唐宮夜宴》《隱秘的秦陵》虛擬現實電影等12個項目獲得“年度杰出技術創新應用”。《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解密》《只此青綠》3部電影作品獲得“年度杰出視覺效果”。
意大利錫耶納大地國際電影節與中國(重慶)科技電影周結為姊妹節。此次,意大利錫耶納大地國際電影節主席、創始人瑪利亞·皮亞·科爾貝里作為榮譽頒發嘉賓出席,演員耿樂也作為頒發嘉賓亮相本屆科技電影周。
主題演講聚焦技術創新
圓桌共話人工智能時代下電影制作的新生態
中國電影科技正在從“跟跑”轉向世界“領跑”,在主題演講環節上,艾美獎最佳視效獎得主、倍視傳媒創始人、CEO克里斯·布蘭博首先聚焦《AI時代的數字敘事》。他認為,AI能夠有效取代人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AI會幫助創作者更快捷、經濟、從容地享受駕駛般的創作的自由。
生數科技美學負責人曹軍圍繞《從Prompt到銀幕:內容創作的下一種可能》展開演講。他提出,Prompt(AI大模型的提示詞)已從“工具輸入”轉變為“創作語言”,成為流程軸線,實現了“表達與試驗”的融合,釋放表達空間,放大個性差異。
達瓦科技聯合創始人、重慶達瓦合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楠帶來題為《虛擬制片技術創新引領影視工業化新升級》的演講。他介紹,永川科技片場目前完成50余個虛擬拍攝制作項目,從實驗探索邁入批量生產階段,包括《長津湖之水門橋》《熊貓計劃》《狂野時代》等,“正如《狂野時代》中的奇幻場景,它的呈現正是虛擬制作技術的成功應用。”
藍海彤翔集團副總裁陳旭帶來主題演講《云渲染技術創新:驅動制片管理的效率升級》。近年來,影視行業對視覺效果的極致化追求,使渲染耗時不斷延長并推動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他以《哪吒之魔童鬧海》《蛟龍行動》等春節檔電影為例,通過使用云渲染技術大大縮短了制作周期。
人工智能時代下,電影制作已突破傳統模式。在圓桌論壇上,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侯克明,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制作技術研究與應用實驗室主任長張升,電影攝影師邵丹,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影像制作技術研究處副處長劉知一,生數科技美學負責人曹軍等不同制作板塊的行業專家,針對AI的多個議題展開討論。
在侯克明看來,如果AI未來要取代真正的藝術創作,需要從語言模型生成圖像的邏輯改變為形象思維邏輯。張升提出,AI對于沉浸式電影的重要功能是拓展影像邊界之外的內容。邵丹認為,創作者們可以利用AI讓故事變得更加充盈。對于培養“AI+藝術”的復合型創作者,劉知一認為要學會主動掌握AIGC的更多知識和不同工具,以標準化的思維去制作。
站在技術爆發與藝術傳承的交匯點,影視制作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重慶永川,這座因科技電影被世界記住的山城,恰是中國電影新生態的縮影。讓我們共同期待以永川為起點,構建技術可控、藝術可期、人才可續的中國電影制作新生態!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