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2024年是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的第六年,是第二個五年的開始。
金雞電影創投大會從牙牙學語的孩童,慢慢摸索,成為學前小孩,有很多成長進步,也有很多無限可能。所有對電影未來的無限可能,都在“2024金雞電影創投大會推介儀式暨國貿金雞之夜”上,收獲回響。
金雞創投延續過往亮點,并不斷調整最優模式。
去年金雞創投大會聯合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席戰略合作伙伴國貿控股集團推出“樣片實驗室”全新項目,為創作者的導演的第一步,進行全方面的保駕護航,打好基礎。今年這一項目再次出發,帶來全新的創作果實。
除此之外,為更好發掘扶持創作科幻電影的新生力量,去年開啟的全新單元“科幻片單元”賽道,今年繼續“出發”。
本屆金雞創投“主單元”的主評審團中,有陪伴了金雞創投5年的黃建新,還有編劇陳宇,以及演員秦海璐。秦海璐用自己曾經參加創投的經歷鼓勵每個創作者,大家就是要會“忽悠”。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王紅衛作為不少青年導演首作的監制、策劃,早已是金雞創投大會的老朋友,今年不僅是“主單元”的“金牌制片人評審團”成員,而且也是本屆“科幻片單元”主評審之一。
最終,在今年金雞創投大會中,連續六年以金雞獎首席戰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現的國貿控股集團,更是以東道主的身份,設立“ITG 特別獎·評委會優勝項目”和“金雞創投·ITG特別獎廈門制造優勝項目”,為兩部優選項目加碼,讓廈門在中國電影中更加耀眼,助力中國電影新力量。
01.重質減量,大家都變了
相較于往年的金雞創投大會,今年終極路演從時間安排上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大原因來自于今年創投大會對路演數量進行了壓縮,從往年的15個降至10個。
我們能發現,今年的創投中多數項目更偏市場化的類型電影。
電影《刀》作為吳京發起的項目,自官宣以來便備受關注。此次影片編劇和制片人現身現場,希望在找到資金的同時,也能為影片尋覓到青年導演,并計劃明年開機。
武俠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中重要的一張名片。但近年來,武俠電影式微,鮮有人愿意涉獵。
當天評審都提出,武俠電影雖然許久沒有出現在大銀幕,但在網絡平臺的分賬成績特別優秀,說明這類電影是有受眾的,依舊是值得深挖的賽道。
武俠電影通常開篇是需要建立傳奇性的故事,但《刀》的故事從一個殺豬匠開始,似乎有點違背這一模式。
不管是創作層面,還是制片層面,黃建新均提出了顧慮,“如果用小人物的話,怎么樣建立傳奇性?武俠電影是靠武打段落支撐,影片能不能在低成本中實現呢?如果采用新人導演和新人演員的陣容,怎么去樹立觀眾的觀影信心?”
秦海璐則給出了自己的意見,雖然小人物沒有傳奇性,但或許借其可以打破套路套路方向,增加影片的趣味性,“劇本最動人的地方是情,并不是講武功造詣。”
最終,《刀》拿下了本屆金雞創投“中國好故事”優勝項目。
除了武俠電影,今年還有愛情電影、元電影、桌面電影等項目都在質疑中得到鼓勵。
項目《我的二手愛人》以二手平臺作為媒介,講述兩個“摳搜”過日子相遇相知相愛的奇妙人生。當天評審們肯定了導演貝口力的想法時,都強調了電影中的喜劇元素抓人,反而愛情元素有待商榷。
憑借電影《前任》系列創下愛情電影最高票房的田羽生導演直接點出影片的陣痛,并以經典香港喜劇《嫁個有錢人》為例,“我非常喜歡你的創意,你這組人物很有喜劇效果。但千萬不要拍成愛情,就一路搞錢,最后發現有點小小的愛情。”
項目中的類型較為突出,獲得了本屆金雞創投“類型優選”優勝項目
項目《全屏搜索》的出現讓評委有了不少爭議,甚至讓黃建新直言在來之前,一直在做功課,研究什么是“桌面電影”。
曾經在流媒體引起關注的好萊塢電影《網絡迷蹤》就是典型的“桌面電影”,畫面依托各種媒介屏幕帶動劇情發展。不少對《全屏搜索》提出了質疑,一直通過微信聊天框,以及監控畫面等內容呈現,為什么要讓觀眾在電影院觀看呢?
面對今年創投上,不少制片人對一些電影類型未來在市場表現的質疑。
王紅衛則回應,導演作為一名上游端的創作者,“所謂某種類型電影沒人看了,那么另一面就是如果制作出好的這類電影,它將會填補市場上出現的新空白,那就是能夠和正在創作的電影有區別。”
電影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需要一個試錯,而不無聊的過程。
《全屏搜索》因此獲得了金雞電影創投大會“評委會優勝項目”,導演遲海和項目《三岔口》導演李晨希一同獲得了本屆金雞創投“最具潛力導演”榮譽。
除了這些多元媒體的類型融合創作之外,項目《再搬一出戲》則以更本質的情感內容打動評審。該項目是自金雞獎落戶廈門以來,首個廈門題材入圍金雞創投大會。故事以閩南布袋戲為出發點,探尋兩代人之間的情感故事。
導演顏志堅表示,這個故事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希望能獻給自己的家人,而為了讓這個故事更加落地,讓家人也能看懂,計劃影片以輕喜劇的方式打開。
當天不少評審都被他講述的故事打動,同時建議影片應該將布袋戲元素作為牽動故事發展的線索。京劇出身的秦海璐被故事中的傳統元素吸引,更被情感打動,現場分享了自己和家人的故事,或許能為劇本情感支點提供考量。
從中期路演走到終極路演,導演顏志堅意識到自己劇本仍有薄弱的地方,這次除了尋找資方合作的同時,也希望找到更專業的編劇一起完成對劇本最終的修改。該項目最終獲得了“ITG 特別獎·廈門制造優勝項目”榮譽。
02.科幻多元,大家在探索
當前中國科幻電影還處于“發育”階段,入選今年終極路演的科幻片項目依舊只有5個,但是以質量標準嚴格挑選。
在大家的印象里,科幻片的制作成片普遍較高。但今年的科幻片項目普遍制作成本并不高,《致命缺陷》的項目總預算預估達3000萬,是這次科幻單元預算最高的項目,同時也要預算僅200萬的《天線》。
《天線》以微觀層面去探索科幻世界,張吃魚建議可以參考《宇宙探索編輯部》,把這個影片的荒誕呈現出來,“不能以一般的類型電影去做。”
在編劇粟暢的講解中,電影的美術方面有著一定的可玩性,這也引起了電影美術、本屆科幻單元主評審之一霍廷霄的喜愛,但他也提出了關鍵問題,“這個片子200萬可能很難完成。”現場更是攬活愿意做這部電影的美術總監。
這個項目目前并沒有導演,粟暢希望能找到一個非常“顛”,思維天馬行空的導演一起合作。沒有導演參加創投,恰恰也是金雞創投的一大亮點。
最終,該項目獲得了“科幻”單元的“評委會優勝科幻項目”。
“落地”是科幻單元被頻繁提及的關鍵詞。
以AI危機為主題電影《致命缺陷》,則被評審指出樣片上內容不夠明確,類型片創作上要找到和觀眾的連接點。
王紅衛更直指問題所在,影片有點類似《影子殺手》,“但在這個故事里,到底是AI干的,還是壞人干的。如果是AI干的,為什么AI要干掉他,帶著這些問題創作,這才是科幻片。”
科幻電影在中國仍是稀缺,但我們能在今年金雞創投中看到,科幻項目越來越多元,或許對于未來的發展而言,即使嘗試,也是一次試錯的經驗。
03.樣片實驗,關鍵第一步
在2024年創投中,越來越多創作者帶著項目的樣片和評審見面,尤其是科幻單元,更直觀的通過樣片向評審呈現未來電影的氣質。
王紅衛表示,科幻單元是從去年開始的,數量相對主單元會少,都希望進口能為每個項目找到資源,幫助他們拍出樣片,“創投活動走到終審,無論是讓評審還是產業看到項目的潛力和導演的能力,沒有樣片都是‘紙上談兵’,是非常冒險的。”
近幾年,金雞創投都特別倡導樣片的拍攝,“從根本意義上讓一個項目真正通向產業,真正能夠落地產業,這不僅僅是對導演的考量,同樣也確保對產業發展的安全。”
從去年開始,金雞創投大會聯合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席戰略合作伙伴國貿控股集團推出“樣片實驗室”全新項目。真正以樣片為旨歸,以類型為導向,助力青年影人完善影像創作,打通從創作到市場的高效路徑,是“樣片實驗室”給電影新力量的要求和承諾。
該項目設置了專項資金支持和導師輔導體系,陪伴青年影人從電影的雛形——故事出發,一起完成劇本打磨、制片統籌和拍攝剪輯,從頭開始孵化電影項目,為其提供全方位的保駕護航,細細打磨出可以走向市場的成熟佳作。
金雞創投立足廈門,走出廈門,輻射全國,乃至世界。
在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中,《乘船而去》《倒倉》《屋頂足球》等影片都從金雞創投走出,回到金雞。《村莊·音樂》《月光里的男孩》《怒江》等成片代表也悉數回歸,來到金雞創投的舞臺上。
一直以來,金雞創投以“發現電影未來”為口號,持續加大“創”的質量,加強“投”的力度,真正將這群電影人的未來,投射到大銀幕上,讓紙上文字,跳躍成光影時刻。
自2019年以來,金雞創投已引導了近十余部廈門元素作品進行落地轉化。2022年,金雞創投更加關注“廈門題材、廈門立項出品、廈門拍攝制作、廈門主創”。國貿控股集團作為首席戰略合作伙伴,六年來大力支持中國電影事業,堅持以國企擔當助力廈門“以節促產、以節促城”發展戰略,更是將“國貿相約 共賞金雞”深植為群眾記憶中的響亮口號。
如今,“樣片實驗室”夯實了創投體系,對于導演和項目的選擇更具前瞻性和參考價值。這些樣片對于導演本身,是一場考驗,也是實驗,而這個計劃將是助力他們走上市場的“墊腳石”,是在發現電影未來之后,點亮中國電影產業未來。
電影魅力是從項目走入創投的那刻變得有意義,而價值更是體現在銀幕內外的人產生的情感共振。或許此時,中國電影的故事變得更加鮮活,始終保持了那份未完待續的精彩懸念。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