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如果突然發生一起“墜樓命案”,所有人都開始討論,手機推送也響個不停……你會作何反應呢?
評論?點贊?轉發?附和?觀察?還是做出其他行為呢?
這并非是一個設問句,而是時常發生在互聯網上的場景。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同時大數據的圈層不斷套住每個用戶的當下,幾個人就能通過鍵盤匯聚成一片“熱浪”,完成一場場“口誅筆伐”的行為,但對象是否真的是壞人,成為事件背后的另一個尋找定論的命題。
這個尋找的過程,恰是電影《惡意》試圖在探索的過程。
影片由陳思誠編劇、監制,來牧寬、姚文逸執導,張小斐領銜主演,梅婷、陳雨鍶、楊恩又主演,黃軒特別主演,李庚希特邀出演,張子賢、李曉川、陳創、艾麗婭、李九霄特別出演。
影片圍繞著一起雙人墜樓案展開,資深媒體人葉攀(張小斐 飾)始終秉持追尋真相的原則,在調查中,護士李悅(陳雨鍶 飾)和女孩母親尤茜(梅婷 飾)前后被認為是案件嫌疑人,社會輿情也在這過程中不斷發酵,事態逐漸失控。
案件真的如此簡單嗎?每次反轉背后,是事件的驅使,還是有人在操控呢?
“惡意”到底是什么呢?
這些疑問恰是揭開電影《惡意》的密碼鑰匙,或許我們能跟隨這些內容,去揭開雙人墜樓案的“真相”。
01
《惡意》作為懸疑題材,首先在于“真”。
正如編劇張冀在映后發言中,所提及的一個詞,“社會手術刀”。
在電影《惡意》里,當案件發生之后,鏡頭率先給到了沖在現場第一線的人。
這群人除了警察之外,鏡頭更多留給了自媒體,這群人通過直播,通過言論或直接,或間接地對目前事件進行單一角度的報道和評述,引導了外界的關注方向。
這一內容則在葉攀所在的“夜話”編輯部得到了更具象的表現——面對網絡抓取到的獨家內容時,負責人蕭保乾(張子賢 飾)要的就是發布,搶奪第一波流量,而葉攀提出了應該進行“信息交叉驗證”。
正如陳思誠所闡述的想法,“因為一些信息量的疊加或者一些角度問題,會給一個人下判斷。”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女孩靜靜(楊恩又 飾)如果不是抗癌網紅,這個案件會有如今大的風波嗎?
也許會。只是如今在互聯網多重buff的疊加下,這個并不復雜的案件成為焦點,熱點跟進,輿論操控,似乎每個人都能卷入其中成為判官。
這次《惡意》關注的不是諸位判官的行為,而是如何被卷入,如何被影響的。
電影《惡意》里的案件并不復雜,但隨著媒體和網絡推手對所謂證據的放大和多次引導,讓吃瓜群眾對事件的關注度一次又一次被帶偏。
正如電影那句臺詞,“天天反轉來反轉去,不累嗎?”
這并不是對懸疑電影的自嘲,而在當下現實中,這類事件在網絡發生時會有的場景,在沒有任何官方定調的時候,任意一個網絡的定性,或許只是一個截圖,幾幀視頻,都會將事件推上另一個方向。
相反,電影《惡意》并沒有過多給警察探案過程進行著墨。單一事件的雙線敘事,一繁一簡,反而產生了諷刺的對比。
相比自媒體的見風使舵,流量背后的生意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
在另一邊,警察只能在夜以繼日的勘查推演求證后查明真相,才會告知大眾事件的全貌。
這里出現的“時間差”會誕生巨大的流量,產生巨額的生意,滋生漫天的惡意。
但警方查案講究公開透明,保護當事人隱私,反而風吹草動就被自媒體放大。電影《惡意》里,當尤茜被傳喚時,盡管只是簡單的事件,自媒體聞訊而來,事情就不再簡單,被添油加醋,焦點被模糊,事件變得更加失控。
只是這個模式在現實世界中,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點開任意社交平臺的熱搜榜單,近乎每個社會熱點下,都有諸如此類的“偵探”,他們始終樂于站在絕對公平正義的道德制高點。
晨晨(李庚希 飾)最后有句臺詞,“被網絡這個放大鏡檢驗過,沒有誰是一塵不染的。”點出了所有的一切。
電影里有沒有出現反派,誰是反派好像沒有那么重要了。
因為道德消失點出現的時候,真相已然石沉大海。當所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很多“無意識”或者“下意識”的舉動可能就會變成加害的一環,而最細思極恐的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甚至意識不到情緒被煽動,像個無形的枷鎖束縛著。
葉攀游離在新聞的理想主義和流量熱度之間,尤茜則困在母親的身份里,李悅更是被拼貼出一個人格……這就是現實社會,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人不會完美,在信息繭房里被反復定義,人的復雜性隨之被不斷剖析。
最可笑的是,電影《惡意》最后,被誣陷的受害者從沒有得到任何的道歉,更沒有外在的人提及他們是否該道歉,整個事件已經被另一個熱點所覆蓋。可回頭看看,現實也不過如此,很多受害人等不到道歉,只能隨事件被淡忘之后,讓網絡暴力的傷痕默默愈合。
電影《惡意》看似是一次雙人墜樓案,更是講述了一次“人性的墜落”。
02
懸疑片作為類型電影的一種,往往以事件作為主要驅動力,但《惡意》反其道行之,將一個個人推到臺前,通過多面的敘事,去反推案件的發展,帶來最動人的觀影體驗。
電影改編自原作小說《惡女阿尤》,原作小說在于幾位關鍵人物的身份和謎底,但電影跳出了原有的限定,對“惡”的產生發出控訴。
《惡意》的臺詞尤為講究,數次借由角色之口,對當下的網絡輿論進行直白的控訴,甚至這種真實性頗有打破大銀幕,和觀眾直接進行對話。
這一故事的普遍性,幾乎藏不住太多的謎底,但創作者依舊能通過懸疑的設定,通過強信服力的反轉,令觀眾進入到電影中。
觀影過程中,你的心理同樣會出現一部手機,跟著劇情,做出你對“惡女”的選擇。
這種懸疑性的放大得益于影片的編劇、監制陳思誠。
“懸疑電影”一直都是他在觀眾面前強有力的符號,從《唐探》系列到《誤殺》系列,再到《消失的她》,一部部出彩的商業類型片,都給予了觀眾超強的觀賞性。
這次用心理懸疑片的方式帶觀眾走進《惡意》。
影片里無論是張小斐飾演的葉攀,還是梅婷、陳雨鍶、楊恩又、李庚希等演員塑造的角色都有著豐滿的背景故事和獨一無二的個性色彩。
不少角色身上承擔著反轉的重要性,演員在表演呈現的時候,都完成了極其有層次感的演技,在二刷過程中能細品她們的發展,極具張力。
演員們的表演更是加強了這次“懸疑”的特性。
張小斐在影片后續面對新聞理想困境的時候,簡單的幾個表情變化,將人物的弧度都濃縮其中。葉攀的亦正亦邪,觀眾始終跟隨她的狀態去推斷背后的真相。
點擊鏈接收看:《惡意》全員飆戲 演員陣容好強大
葉攀的正邪轉換,尤茜隱忍堅強,晨晨野心勃勃,李悅混亂易燃,全員“討壞型”人格又鮮活又生動。這幾位女演員更是人均影后,演技派湊在一起,總能產生1+1>2的化學反應,幾場對手戲也成為全片的高光段落。
強勁的演技為懸疑反轉起到了加持,更是讓那種過程的爽感頻起,帶來了在影院觀影的極致體驗。
張小斐和李庚希在首映禮都不約而同提到,時常會把《惡意》說成“善意”,或是“愛意”,電影總是會把美好的一面留給觀眾。
和陳思誠過去的電影一樣,彩蛋依舊留給了觀眾暖心溫情的一面。
至少《惡意》還在告訴大家,雖然有些“惡意”會被放大,但是本就復雜的背后,人之初的溫暖,依舊在等著大家。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