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注 電 影 派,和 片 荒 說 拜 拜
電影派
Vol.3132
如果要評選人生十大尷尬場景。
當眾朗讀自己十年前的qq空間說說,至少拿下前三。
有的人年紀輕輕自稱爺,有的人用火星文書寫青春疼痛。
現在看來足以羞恥到面紅耳赤。
當然,更富有文學探索精神的,要數那些以自己為原型寫瑪麗蘇小說的女生們。
擁有刀削般帥氣面孔的男主角,性格完美,家境殷實,和女主纏綿悱惻。
只自己一個人爽不夠,還要把好朋友也安排進小說里,按需分配完美男友。
畢竟小女孩愛幻想有什么罪?喜歡做白日夢有什么不對?
BUT!
過了十多年還把這茬拿出來講,是不是想看笑話?
謝謝,已經給自己用腳趾摳出了一座迪士尼城堡。
什么?
你說不是找人演的,是這些角色——
活過來了?!!
《我的巴比倫戀人》
笑到頭掉!
你們知道,派爺鑒國產偶像劇無數。
但已經很久都沒有過這么暢快的觀看體驗。
先是被微博上的片段吸引。
只見兩個穿著奇裝異服的人,在大街上捧讀臺詞。
女人星星眼望著男人,贊美之詞嘩啦啦地倒。
再瞬間變臉,對著女主咬牙切齒,一副被橫刀奪愛的樣子。
而男人擺出爾康手姿勢:
“別再癡心妄想,有我在,陳美如的一根頭發都不會落在地上”
女主:?
女人繼續發力:
男人大聲拒絕:
女主:yue!!!!!
救命啊!這是什么土味小視頻嗎!!!
有些臺詞,光看文字已經覺得矯情到爆。
被他們一本正經地念出來,更是讓人尬到頭皮發麻。
再了解一下劇情。
好家伙,我格局還是太小了。
說女主陳美如(卜冠今飾),一個禁欲干練的網絡監察員。
在24歲生日這天,被“社牛”閨蜜約到酒吧舉辦慶生party。
零點剛過。
一個身披孔雀藍披風,腳踏做舊款涼鞋的混血美男從天而降。
二話不說,直接強吻。
而陳美如掙開就是漱口罵人潑酒三連。
啊,面對國產偶像劇男主動不動就強吻的毛病,終于有女主不再是擦擦嘴就當沒發生過。
觀眾苦賽博性騷擾久矣!
而這個美男正是我們的男主角。
慕容杰倫。
沒錯,就是周杰倫的那個杰倫。
他來自古巴比倫,就是《愛在西元前》那個古巴比倫。
而給閨蜜安排的男二號——
合著這是追星幻想二合一啊?
周杰倫和方文山知道嗎?
這腦洞真夠大的。
雖然他又強吻,又尾隨,還私闖民宅。
但他是個好王子。
因為他的出廠設定,就是時刻保護陳美如。
一切源自陳美如12歲時寫的日記。
少女懷春,創造了一個萬人愛慕卻只傾心她一人的的王子。
懷春的少女也還是少女。
筆下的情感都還直白淺顯。
王子只愛她還不夠,還要給自己設計一個情敵。
九天龍女,絕色容顏,可以呼風喚雨。
字面意思:
頂著比杰倫文山還非主流的名字,以針對陳美如為己任。
從市區一路追殺到深山。
陳美如打死也想不到,12歲許的愿,會在24歲時真的實現。
回憶起親筆寫下的“困難重重,他們攜手走過”。
陳美如真情實感地崩潰了。
蒼天啊!為什么要為難一個可憐社畜!
什么王子不王子的,為什么不寫個一夜暴富啊!!!
要不說閨蜜是個人精呢。
看看人家給自己配的男二號。
美金當抽紙,吃飯買餐廳。
一招“直升機飛來”,天大牛逼都給你兜著了。
陳美如在這邊一動情,就“共赴巫山”(物理)。
閨蜜三集不到已經反復云雨。
人比人,氣死人啊。
不過如果只是擁有大腦洞設定。
那這部劇充其量只是個長版土味小視頻。
派爺之所以感到驚喜,還是因為它有著現在市面上偶像劇所缺乏的一點:
自圓其說。
總說一些偶像劇降智,拿觀眾當傻子。
其實問題并不在于主角太過完美,或是戀愛進展飛速。
畢竟是為了滿足觀眾幻想,懸浮、虛假也不是什么毛病。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人物、劇情的發展,太不合理。
比方說《程序員那么可愛》里。
面對只招男性的公司,女主的反應不是聲討性別歧視,而是女扮男裝。
而在現代都市背景下,一家合法公司招聘,竟然也可以不查證身份證。
不僅如此,主創們更是在造型上“別出心裁”地強化女性特征。
對此,男主的反應是:
我心動了,我彎了?
讓人倍感無語。
你哪怕直接甩出一個“男主因病眼盲”都比這來得合理吧?
所以當看到《我的巴比倫戀人》里。
古巴比倫王子和21世紀格格不入,卻努力適應。
從大刀砍電視削手機,到把“文明三字經”抄寫背誦。
遵循時刻守護陳美如的準則。
但逐漸明白,愛需要空間和理解。
我們只會覺得一本正經的“離譜”是笑點,人物的夸張反應是理所當然。
并且代入主角的心理成長變化。
讓觀眾愿意主動接受、完善世界觀,光有人物轉變還不夠。
怎么強化人物來自日記的設定?
光靠口頭上的強調?
NONONO。
看。
他們三個同時暈倒住院,原因是溺水。
為啥?
因為日記本,掉水里了。
日記本上的血跡變大。
三人隨之發生血溺反應。
人物一舉一動,與日記息息相關。
我們很自然就接受了這個設定。
所以腦洞大又怎么樣?
看似不合理的現象背后,藏滿了主創們用心設計的細節。
邏輯順暢,觀眾自然愿意接受“存在即合理”。
當然,《巴比倫》并不止于獵奇。
也并不停留在“甜寵”。
搜尋對這部劇的評價,搞笑、好嗑并不占多數。
反而“看哭了”成了常見關鍵詞。
陳美如為什么在12歲的時候對愛情充滿幻想,卻在24歲時瘋狂壓抑自己、封閉自己?
還是因為那本日記。
她錯把日記當成作業本上交給老師。
而十幾年前偏遠村鎮的小學老師,也沒有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性啟蒙更被視作洪水猛獸。
老師不知道,自己不當一回事的懲罰,會成為陳美如多年的夢魘。
陳美如被要求在班上讀出日記內容。
這公開處刑也成了她被同學取笑、以致于校園暴力的源頭。
午夜夢回,依然讓她崩潰痛哭。
而始作俑者們,也從未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傷害了別人。
甚至時隔多年,依然稱呼她為“那個寫色情日記的陳美如”。
也之所以,陳美如選擇了從事色情風控行業。
因為她的童年陰影告訴她:
幻想,是有罪的。
性,是有罪的。
就這么壓抑到老嗎?
當然不。
這部劇蘊含的關懷母題展現:
年少時的夢想實現,平庸的灰姑娘等到了王子。
其實你看,王子也不那么完美。
但他的出現,是證明“愛”并不可恥。
由愛到欲,也是自然而然的情感變化。
人類為什么能夠區別于其他動物?
不就是因為情感的復雜程度?不就是因為人的愛與性擁有聯系?
愛和陪伴,是極其正向的精神慰藉。
當陳美如被王子治愈,重新點燃對生活的希望。
在屏幕外的我們,得到的也不僅僅是“嗑到了”這種淺顯的情感體驗。
哪怕劇集到最后,走上了“做了一場夢,醒來之后還是很感動”的俗套結局。
這份治愈也依然在每個觀眾的心里回蕩。
24歲的你或許庸庸碌碌。
但12歲的你一定絕無僅有。
因為年少時的夢想,是那朵不會凋零的花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