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就是神仙也沒法將鮮荔枝送到長安啊!”
話說天寶年間上林署小吏李善德,初接敕令押送“荔枝煎”時,滿心以為被重用,卻不料貼黃掉落,“荔枝煎”字變“荔枝鮮”……一字之差,竟關乎性命。
近期,劇版《長安的荔枝》熱播,影版“荔枝團”也現身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花樣出圈。#長安的荔枝看似升職實則裁員# 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令無數打工人直呼“狠狠共情” “看的不僅是故事,更是自己”。
當這枚來自盛唐的荔枝即將登上大銀幕,晶瑩果肉里,包裹著怎樣的職場現實與生存困境?本期《今日影評》邀請影評人艾輝為我們層層剖析。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何引發共鳴?
故事中,李善德收到的“運送荔枝”的任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百年前的一個看似荒誕的任務為何會引發現代觀眾共鳴?
艾輝認為,作者馬伯庸在創作時,采用了現代企業思維,對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詩句進行了解構。李善德在長安盤下房子(相當于現代人供房貸),本想在上林署好好干,卻接到運送鮮荔枝的“死亡項目”——這無異于現代職場中一個關乎飯碗的KPI:“做得好,有績效有獎金,房貸一把還清;完不成,就是被炒魷魚。”
李善德憑借自己精于計算和靈活應變的本領,像程序員一樣精心策劃出整個運送過程,包括馬匹的腳力與人的腳力的變化、工具的選擇和人力分配,等等。
當李善德歷盡艱辛終于完成任務后,還是被上司冒領了功勞,慘遭構陷,被貶嶺南。然而,這場貶謫竟讓他因禍得福,避開了安史之亂,與妻女在嶺南共度幸福余生。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企業里部門之間互相競爭與踢皮球的現實寫照。有時候‘丟了工作’,未必不是重新調整身心、或是尋找真正自我的開始。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無論是開頭、高潮還是結局,都挺現代的,很有現實意義。”艾輝說。
“不開心的小人物”終將被點燃
此次大鵬飾演的李善德不禁讓人聯想到其主演的電影《年會不能停!》,兩部作品在主角設定上存在延續性。預告片中李善德“當差一絲不茍,力爭長安戶口”的口號,與《年會不能停!》中大鵬渴望得到集團總部認可的心態如出一轍。
不同的是,李善德的處境似乎更加復雜:白客飾演的商人蘇諒“重利輕別離”、莊達菲飾演的少女阿僮充滿赤誠與熱情,除此之外,還有代表腐朽力量的楊國忠、制造麻煩的上司劉署令、象征著心中困境的英雄指引——杜甫,以及作為精神支柱的妻子……李善德需要努力在這些人之間尋找平衡點。
艾輝總結說:“馬伯庸的小說無論是《長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點煩》還是《長安十二時辰》《食南之徒》,主角都是一些‘不開心的小人物’。他們都曾經受過傷害或者陷入了困境,但最終還是會被友情、道義點燃,找到一個他所相信的價值觀。所以我覺得我們實現夢想的目的并不是一直要飛得更高,而是證明自己,讓自己沒有后悔與遺憾。”
銀幕上的虛構與提煉,在千年歷史與當代觀眾間架起共鳴的橋梁。《顯微鏡下的大明》的賬本數據、《食南之徒》的一味醬料、《長安的荔枝》的顆顆荔枝……這些承載懸念的煙火日常,最終倒映出的,是古今相通的人性光芒與情感困境。
李善德在嶺南種下的荔枝,雖然最終沒有送到長安,卻在千年后結出了另一種果實:它讓每一個為KPI焦慮、為房貸奔波、在職場傾軋中掙扎的現代靈魂,嘗到了被理解的滋味。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